加强课外阅读导化管理 培养学生语文素养
作者:孙现芳
来源:《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18年第6期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越来越重要,高中语文更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主要途径。但在高考的压力下,大部分语文教师将重点放在提升学生语文成绩方面,功利性特别强,从而造成学生课外阅读量大大降低,内容也比较狭窄。本文将简单分析加强课外阅读指导,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发挥图书馆的重要作用,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课外阅读;指导;学生;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作为高中生感受世界、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科学的课外阅读能够有效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扩大知识面,拓宽视野。读书是一个人进步的重要阶梯,古往今来的成功人士,无一不是博览群书。馆员和教师必须积极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促进其形成独立阅读习惯,从而引导高中生能够在课外阅读当中体验丰富的情感,进而形成较佳的语感,提升高中生的文学鉴赏力、理解力,情操得以陶冶,个性得以发展,有效提升综合素养。
一、科学选择课外阅读内容
高中生获得新知识的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进行课外阅读,如果选择一本不适合的课外书籍,还不如不进行课外阅读。对此,学校图书馆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图书馆员和语文教师密切配合,根据学校馆藏积极帮助高中生科学选择课外读物,使学生能够补充在课内学习不到的知识。在选择课外书籍的时候,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书籍必须具备比较明确的主题,思想内容也要健康。高中生的思想及性格尚未成熟,思维方式也还没有完全成熟,不能明确判断某些事物的正确与否,而主题鲜明的书籍则能对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科学引导,积极培养起感知世界、感受生活的素质,进而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从而有效避免课外阅读对高中生形成不良影响。第二,课外阅读必须符合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因为高中生的知识水平、阅历、年龄有限,那些比较深奥和晦涩难懂的书籍学生很难读懂,如果读这样的书就会浪费大量精力和时间,也不会收到什么效果。第三,课外阅读在内容方面必须促进学生性格发展。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因为个体性格不同,喜好也会有千差万别,所以馆员和教师对指导高中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其独特的个性,鼓励其进行自由的阅读,充分激发其课外阅读的兴趣。第四,应有效扩大阅读的范围。高中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不能只选择名人著作或者文学类作品,这样会严重限制高中生的思维发展,广泛的课外阅读内容一方面能够有效拓展高中生视野,还能大大提升其语文素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有效阅读的基础,直接影响了高中生的课外阅读效果。